孩子哪怕只有一丁点进步也值得肯定
孩子的心灵就像干涸的小苗,肯定是滋润孩子心田的春雨。特别是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,即使这个进步显得微不足道,父母也不应该忘记给孩子肯定。
进步必须得到肯定,才能转化为孩子的自信。只有得到充分肯定的孩子,才能具备足够的自信。简单的肯定,就是从孩子身上找出积极的、的一面,并针对这些赏识孩子。例如孩子考试中取得了一些进步,孩子有坚强勇敢的性格,都可以成为父母肯定孩子的理由。
不可否认的是,有的父母很少看到孩子的成绩,对孩子的不足却百般挑剔。比如,孩子比上次多考了10分,父母没看到孩子的进步,而是批评孩子的分数不高,成绩不理想;孩子在游戏中有不足的表现,也有精彩的表现,但是父母只看到孩子的不足。这样孩子不但难以从父母身上找到被肯定的感觉,还会因此削弱自信心,使他们失去前进的动力。
一场橄榄球比赛结束后,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儿兴致勃勃地冲向观众席,对父亲说:“爸爸,你看到我在底线得分的那个球了吗?那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掷得好。”爸爸却冷冷地说:“你怎么能在四分之三位丢一个球呢?你必须抓紧时间练习接球和拦截的能力。”
听了父亲的话,孩子的兴奋劲头一扫而光,如同当头一盆冷水,孩子的热情转瞬间烟消云散。
这位父亲的动机是无可指责的,但他过多地在意孩子的不足,而忽视了孩子的闪光点,以至于一句无心的话伤害了孩子。长此以往,孩子会感到在爸爸那儿很难获得肯定和赏识,甚至会因为父亲的话而变得自卑起来。
无论孩子在学习上,还是在生活上,他所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值得父母加以肯定。“你做得很好!”如果父母怕孩子因为肯定和表扬变得得意忘形,骄傲自满,你完全可以再加上一句:“这一次你考得很好,你应该不断努力,那么就可以考得更好了。”为人父母,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是:发现并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。
有一个问题一直让儿子困惑:“为什么我的同桌能在考试中获得第一,而自己想考第一却考了全班第31名。”
一次在家里,他希望妈妈告诉他答案:“妈妈,我是不是比别人笨?我和我的同桌一样认真听课,一样认真地完成作业,但结果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?”
听了儿子的话,妈妈感觉到儿子开始有了自尊心。想了很久,妈妈才平静地对儿子说:“你比上次进步了很多,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,希望你继续努力,不断进步。”
又一次考试后,他考了第17名,而他的同桌仍旧是第一名。回家后,他又问妈妈同样的问题。妈妈真想告诉儿子,人的智力确实是不同的,考第一的人,脑子往往比一般人聪明。但是她知道这样回答会伤害儿子,于是她对儿子说:“其实你很棒,因为你比上次进步了很多,真心希望你每次都能进步一点点。”
儿子确实在不断进步,但是成绩并不是很理想。好几次,妈妈都想对儿子说——你太贪玩了;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;你没有别人努力……以此来刺激儿子。然而,她懂得儿子的苦衷,成绩不好已经让儿子感到痛苦了,她不想在儿子的伤口上撒盐。所以她没有那么做,她一直努力为儿子找到一个完美答案。
随着儿子的一天天长大,他的刻苦程度也在增加,但遗憾的是没能赶上他的同桌。不过与过去相比,他的成绩一直在慢慢进步。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肯定,妈妈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。
在海滩上,妈妈指着海边对儿子说:“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,当海浪打来的时候,小灰雀起飞的速度是快的,它们只需拍打两三下翅膀就腾空而起;而海鸥的起飞速度却很慢,而且显得非常笨拙,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。然而,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。”
后来,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。
孩子能否成才,能否取得好成绩,聪明与否不是决定因素,重要的是持续不断的进步,即使每次进步只是一丁点,那也是在提高。聚沙成塔,集腋成裘,总有一天会为成功飞跃积聚足够的力量。肯定孩子的付出和努力,孩子会多一点勤奋,多一点进步,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。
试想,如果孩子的成绩每天都能进步1%,你就不用担心他考不上心目中的大学。持续不断的1%的进步,长年累月的积淀,一年便有365%的进步。长期下来,他的成绩一定会发生很大的改变。父母应该时刻让孩子与他自己比较,今天的他比昨天的他进步了,就是快乐的事情,值得肯定,哪怕进步只有一点点。
事实上,总是期待“大飞跃”是不现实的。水滴石穿,书写了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;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,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,证明了自然万物都是在点滴中发生蜕变的。在走向成功的漫漫长路上,我们不要期望孩子总是瞬间飞跃,需要的仅仅是无数个“进步一点点”。不要小看这一点点,只要孩子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,他的人生就会与众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