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读书。这样一个人沉浸在书中,时间过的飞快,书中的情境历历在目,总能清晰地回忆起书中的故事。那时候书太难找了,好不容易借到一本,就如饥似渴地看,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,忘记了吃饭和睡觉。就这样,一本本名着被读过了,所有的零用钱被买了书,所有的闲暇时间都交给了书本。读书,只有是在独处的时光中才能很好地完成。
很多人害怕独处,在独处时不知道该怎么办。有位朋友总是在老婆出差时打电话叫我去他家,吃饭、喝酒、洗澡、吹牛。很多人苦于独处,感觉很痛苦。他们总想在人堆里生活,不是喝酒,就是打麻将,或是和人不痛不痒地聊天。他们独处时会产生孤寂感,感觉无力,感觉不被人需要,感觉什么也做不了,感觉恐惧,有悲伤感,会怀疑自己的价值。
合群是人的一种重要的需要。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就把“社交需要”看作一种重要的心理需要。从进化的角度看,如果没有合群的需要,人类的进化是不可能完成的。有了合群,人类才有了分工和合作。通过分工和合作,人类才能创造出伟大的奇迹来。
独处也是一种内在的需要。合群并不排斥独处,人们每天都有共处的时间和独处的时间。共处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、思想和能量的交换,也能满足人的归属(合群)需要,让人内心充实,获得安全感。
独处同样是重要的,它可以让你的心静下来,深入地思索一些问题,利于反省和检讨。孔子也说过,要每天反省自己:“吾日三省吾身,为人谋而不忠乎,与朋友交而不信乎,传不习乎?”独处是学习提高的良机。所有的进步,都是和你在背后下功夫成正比,这些功夫大部分是在独处的时间里完成的。独处可以让你真正认识自己,让你暂时不需要顾虑他人的感受,而能清晰地看见自己的真正的喜好,从而让你认清你的人生方向,不再随波逐流。独处可以做你想做事,而没有旁人的干扰,比如提起久违了的画笔,去一个自己心仪的地方旅游,完成一件一直想做而没有去做事,开始一个新的学习项目。
独处也是一种重要能力。台湾作家龙应台说:“只有一个人走路,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。”着名学者周国平说,独处是一种能力,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。他在《独处是一种能力》中提出:“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,一是惶惶不安,茫无头绪,百事无心,一心逃出寂寞。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,安下以来,建立起生活的条理,用读书、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。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,一种创造的契机,诱发出关于存在、生命、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。”
你如果在独处时安下心来,就会在看书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。如果你在独处时让心灵解放,会让你的思想结出灿烂的智慧花朵。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就和孤独有着不解之缘,天才总是孤独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