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迫症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周期性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。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,
强迫症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是毫无意义和不合理的,
却无法克制症状的反复出现,越是企图努力抵制,就越感到紧张和痛苦。长期受强迫症折磨者,精神极度痛苦,并严重影响个人的学习、工作及社会生活。
强迫思维是指个体在遇到不期望见到的、令人不愉快的事物时,头脑中反复持久的出现,并想竭力摆脱的相同的想法、想象、冲动或画面。强迫症人群通常能意识到自己这些想法,想象、冲动或是画面的不合理性,却依旧被它们所控制。强迫思维令人感到痛苦,惊恐不安,甚至产生羞愧感。个体试图摆脱令人烦恼的强迫思维,预防可怕的、恐惧的后果发生,通常会有强烈的冲动去做某事、采取某些行为或仪式来获得缓解,这时就出现了强迫行为。比如:反复洗手、反复检查。
强迫症人群潜在的信念是:当令人紧张的强迫思维出现时,采取一些小的行为就能摆脱所有不愉快的想法。事实是,这些做法基本是无效的,即便有些效果,那也是非常短暂的。
为了更清楚的了解什么是强迫症,我们来看看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之间的关系:首先,强迫症人群的脑海里出现重复的、消极的想法、想象、冲动或画面,也就是强迫思维;接着便产生了令人苦恼的:焦虑、恐惧、厌恶、羞耻等情绪反应;为了解除这些令人苦恼的情绪,人群采取一些重复的强迫行为或仪式;通过强迫行为,苦恼得到暂时的缓解。
从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之间的关系上看,我们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到,强迫行为是在强迫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。因此,摆脱强迫症,我们需要做的是阻止强迫思维的出现,认知行为咨询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变我们的思绪模式,与此同时,这些阻碍个人发展的强迫思维也会随之改变和消失。要做到这一点,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些强迫思维,把它们当做朋友,这是摆脱强迫症的起点,也是关键的因素。